
【精华】音乐教学计划汇总10篇
光阴迅速,一眨眼就过去了,为了以后教学质量不断提高,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写教学计划吧。以使教学工作顺利有序的进行,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,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音乐教学计划10篇,欢迎大家分享。
音乐教学计划 篇11.在日常生活中多学习,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和教学水平。
2.课堂形式设计多样,充满知识性、趣味性、探索性、挑战性以及表演性。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,并使他们最大限度地学到知识,掌握技能。并注意在课堂上采取一定的形式,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及创新能力,用轻松的课堂形式让学生喜爱音乐课。
3.因材施教,对不同的学生要注意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法,使学生能够充分发展。
4.设计好每堂课的导入,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。
5.丰富课外音乐活动,以学生的爱好为主开展课外音乐活动,使学生在平时生活中学习音乐。
6.多看多听其他学校的课程,在本校多实施,使学生开阔眼界。教师从中总结经验。
音乐教学计划 篇2本学期教学目标、任务:
一、发声训练部分:
1、复习巩固小学阶段获得的发声技巧。
2、运用获得的音乐知识有感情的表现不同题材、体裁、风格的歌曲。
3、唱好二声部合唱,学习三声部合唱。
4、注意学生变声期的嗓音保护。
二、视唱、知识、练耳部分:
1、读谱知识:
复习和巩固一个升号的调和一个降号的调。
复习总结音的高低:唱名、音名、全音、半音、临时变音记号、调号、谱表、高音谱号。
复习总结音的长短:音符、休止符、附点音符、三连音。
复习总结音的强弱:力度记号、速度记号、拍号、指挥图式、二、三、四、六拍子的强弱规律、常见切分节奏、弱起节奏及不完全小节。
复习总结常用记号、装饰音等。
2、视唱部分:
复习并唱准在C、G、F各调上的自然大小音阶及五种五声调式音阶。
独立或半独立视唱C、G、F各调上的单声部歌曲。
练习视唱二声部歌曲。
练习视唱有常用演唱(奏)记号、速度、力度记号的歌曲,掌握唱(奏)方法。
3、练耳部分:
听记二拍子或三拍子的单旋律(调号可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而定)
听辨旋律音程,从听觉上感觉旋律音程的上行、下行、平行及同音重复、级进、小跳、大跳音程在音乐表现上的意义。(不讲概念)
听辨和声音程,总结在听觉上协和程度上的差异。
三、欣赏部分:
要求学生对各种音乐表现手段(包括和声、调式、调性)在音乐作品中的表现作用有进一步的体会或认识。能感觉和声、调式、调性在音乐中表现情绪、气氛和感情的效果。能对作品中的旋律、节奏等特点作简单的分析。
教学分析:
六年级是一个总结的时期,在这个阶段,主要任务是复习总结这六年来所学的音乐知识。学习少量的乐理知识。在这个阶段主要以复习为主,但要避免枯燥乏味,所以要在学习歌唱时调动学生积极性。而且要处理好与主课学习的关系。还有,注意对学生变声期嗓音的保护。
学生情况分析:
这个阶段要做好学生的复习工作,但不能要求学生掌握太多的东西,我只要求理解就可以。因为这个阶段学生负担很重。经过六年的学习,学生对音乐的认识,以及他掌握的程度,都已经成了一定的定局,不能强求,所以,在这个阶段,只要求学生轻轻松松的度过即可。另外,要稍稍介绍一些中学音乐知识,为今后的学习做铺垫。
提高教学质量措施:
1、认真备课,做好前备、复备工作,为能使学生上好课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,备课时注意与新课标结合,并注意备学生。
2、因材施教,对不同的学生要注意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法,使学生能够充分发展。
3、设计好每堂课的导入,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。
4、课堂形式设计多样,充满知识性、趣味性、探索性、挑战性以及表演性。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。并使他们最大限度地学到知识,掌握技能。并注意在课堂上采取一定的形式,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及创新能力。
5、积极和其他学科沟通,积极研究学科整合。响应新课标要求。
6、多看多听其他学校的课程,在本校多实施,使学生开阔眼界。教师从中总结经验。
音乐教学计划 篇3一、指导思想。
音乐课是美育教育的一部分,要着重培养学生在歌唱和感受音乐的能力,通过音乐的艺术形象,培养学生的远大理想,陶冶情操,启迪情操,启迪智慧,促进孩子们身心健康的发展,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,为选就一代社会主义新人发挥重要作用。
二、教学任务。
1、学会课本上的全部歌曲,通过歌曲的演唱,使学生更加爱祖国、爱人民、爱劳动、爱学习、爱科学、爱科学、爱大自然、爱生活。
2、学会如下读谱知识:弱起小节、速度记号、跨小节的切分音。
3、认真完成课后的综合训练,通过练习逐渐提高学生的创作旋律、填写旋律的能力,并逐渐学会辨别三和弦的和谐是否。
4、上好欣赏课,通过欣赏,扩大学生的视野,以音乐的艺术形象有力的感染和鼓舞学生。在上好欣赏课的同时,认真介绍民族乐器的“吹管乐器”和“打击乐器”,提高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,还要介绍世界著名音乐家莫扎特和冼星海的生平事迹,学习他们顽强拼搏的奋斗精神。
三、教学重点、难点分析。
1、教学重点:以审美体验为核心,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,发展创造思维。
2、教学难点:审美情操的培养,实践能力的培养,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合作精神的能力。
四、学情分析。
1、二、三年级的歌曲都是单声部歌曲,唱二声部歌曲比较困难,两个声部分别唱效果都不错,而合在一起难协调统一。因此,要加强练习。
2、在唱歌、视唱和听音练习方面,大部分同学都有了一定的基础,但每班还有四五个音乐上的后进生五音不全,我们要多给这些同学一些关心和爱心,使他们尽快的喜欢起音乐来,让他们高兴起来,尽快脱掉“乐盲”的帽子。
3、在欣赏方面,大多数学生图个热闹,而对曲目的主旋律不熟悉或知之甚少,学生不知道音乐美在哪,就很难激发学生欣赏音乐的情绪,达不到预期的目的。因此,需要学生先熟悉旋律,再做欣赏。
五、工作措施。
1、认真备课,认真学习音乐教学大纲,全面了解本学期的教学任务,备教材、备学生、备教法,教学目标明确,重难点突出。
2、认真上课,课堂使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主要阵地,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是完成教学任务的主要手段,课堂教学力求思路清晰,结构严谨,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,教学生动形象,激发 ……此处隐藏5880个字……曲所表达的不同感受。
5、通过指导同学进行简单的演奏活动,并指导同学探索新的演奏方法。
6、通过音乐创编活动和小小音乐会来加强同学的音乐实践活动。
二、课时布置:
1~2周: 用纯洁,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《种太阳》
表达少年儿童发明理想未来的天夏美好的愿望。
3~4周: 使同学了解军民的鱼水之情,学会用轻快抒情的声音表达歌曲《盼红军》,唱好切分节奏
5~6周: 培养二声部《牧童》的合唱能力,感受快乐的情绪并表示出来。
7~8周: 能用悠长的气息,深情舒展的表达歌曲《我爱我的家乡》。
9~10周: 感受扬州民歌《杨柳青》的风格,并通过歌声表示出来。
11~12周:学唱《美丽的黄昏》三部轮唱 学会用不同的音乐表示手段演歌四
13~14周:用富有表示力的声音,准确的演唱歌曲《拾稻穗的小姑娘》,教育同学节约的优良保守
15~16周:指导同学用不同的力度和演唱方法演唱歌曲《踏雪寻梅》
17 周:正确有感情的表示歌曲,复习歌曲
18 周:正确有感情的表达乐曲,复习竖笛
19~20周:考查
音乐教学计划 篇10星期二 下午
稳定幼儿情绪
我们是小班小朋友
星期三上午
礼貌教育和常规教育
听故事《不哭闹的孩子》
星期五下午
高高兴兴上幼儿园
听音乐《我爱我的幼儿园》
本周工作重点:
1、 稳定幼儿情绪,使幼儿能够尽快适应幼儿园的生活,鼓励幼儿能高高 兴兴上幼儿园。
2、做好常规教育: 教育幼儿懂礼貌,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、学习、卫生习惯。
3、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:不推、不挤、不在教室里乱跑。
星期二下午
一、稳定幼儿情绪
二、组织教育活动:
活动内容:我们是小班小朋友
活动目标:
1. 稳定幼儿情绪,使幼儿尽快安静下来,逐步熟悉幼儿园的环境。
2.使幼儿愉快的玩,在玩的过程中打消想父母的念头,老师激发爱幼儿园的情绪。 活动准备:
1. 各种桌面玩具。
2. 熟悉每位幼儿的姓名,了解其个性。
活动过程:
1. 用亲切的语言和幼儿说话,教师自我介绍,拉近师幼之间的关系。
2.告诉幼儿:你们是市直幼儿园的小朋友,这是小五班,你说我们班漂亮吗?让幼儿学会观察,采用问答的形式, 在这个过程中给予适当的启发引导。
3. 给幼儿发放玩具,并了解一些玩具的名称。让幼儿自由玩,教师参与到幼儿的活动中,让幼儿感受到老师很喜欢他们。
4. 引导幼儿观察班级环境。
(1) 了解厕所位置。
(2) 知道午睡室在哪,是干什么的?
5. 表扬入园不哭的幼儿,鼓励幼儿每天都高兴地上幼儿园。
三、组织幼儿喝水、入厕。
教育幼儿下课要先入厕、喝水,并让幼儿学会排队。
四、准备离园。
教育幼儿和老师说再见。
星期三 上午
一、入园活动
1、热情接待幼儿与家长,关注哭闹的孩子。
2、对幼儿进行礼貌教育:提醒幼儿向老师问好,向爸妈说再见。
3、让哭闹的孩子在短时间内安静,并选择自己喜欢的玩具。
二、教育活动
活动内容:礼貌教育和常规教育
活动目标:
1、 稳定幼儿的情绪,要求幼儿能愉快入园。
2、 学习说简单的礼貌用语,如“老师早”、“老师再见”等。
3、 学会正确的上厕所和洗手的方法。
活动准备:
玩具若干。
活动重、难点:
幼儿能大胆地说:“老师早上好、老师再见”。
活动过程:
1、 稳定幼儿情绪:
让幼儿自由玩桌面玩具,对于个别哭闹的幼儿抱抱、哄哄。
2、 礼貌教育:
师:“小朋友早晨起床的时候见到爸爸妈妈会主动喊爸爸妈妈吗?那么来到幼儿园也该喊‘老师早’,如果见到其他小朋友也应该说‘××小朋友早’,放学时也应该说什么?” 幼儿学说礼貌用语“老师早”、“老师再见”。
3、 学习正确入厕、洗手的方法:
(1) 上厕所要小心,注意大小便入池,不能推也不能挤,按时按秩序入厕。
(2) 洗手:“搓搓搓,搓搓搓,搓手心,搓手背,手心手背搓一搓,甩一甩,甩三下。”
4、 幼儿学习搬小椅子。
教幼儿正确搬自己的小椅子,轻拿轻放。放学时将自己的小椅子放好后跟老师说再见。
三、幼儿喝水、入厕、洗手
四、听故事《不哭闹的孩子》
教育幼儿来幼儿园不哭闹
星期五 下午
一、稳定幼儿情绪
二、组织教育活动:
活动内容: 高高兴兴上幼儿园
活动目标:
1、 稳定幼儿情绪,鼓励幼儿能高高兴兴上幼儿园。
2、 熟悉幼儿园环境、老师,激发幼儿愿意上幼儿园的情感。
活动准备:
1、 各种桌面玩具等。
2、 熟悉每位幼儿的姓名、了解其个性。
活动重点:
通过游戏活动,让幼儿喜爱上幼儿园。
活动难点:
让幼儿愿意上幼儿园。
活动过程:
1、 稳定幼儿情绪。
(1)师:“今天很高兴能认识这么多的小朋友,我是李老师,我们班有许多好玩的玩具,你们会玩吗?”
师:“瞧,老师手上的玩具还会动呢,你们想玩吗?”
幼儿玩各种玩具。
(2)对于个别哭闹的幼儿,教师耐心安慰,和他们交谈,抱抱他们,培养他们与老师的感情。
2、组织幼儿认识厕所。
师:“小朋友们看,这是我们小朋友大小便的地方,叫厕所。如果我们小朋友想大小便,就必须到厕所里来,不能推也不能挤,注意安全。”
幼儿尝试自己大小便,教师、保育员帮助指导。
3、 熟悉老师、小朋友。
师:“我们班这么多小朋友都有自己的名字,你们能告诉我,叫什么名字吗?你们喜欢做什么事吗?”
幼儿介绍自己的名字。
4、 教师总结。
师:“我们幼儿园里有许多小朋友,有各种各样玩具,老师非常喜欢跟小朋友在一起,你们愿意上幼儿园吗?老师希望明天每个小朋友高高兴兴地来上学。
三、组织幼儿喝水、入厕。
教育幼儿下课要先入厕、喝水,并让幼儿学会排队。
三、听音乐《我爱我的幼儿园》
四、离园活动。
1、组织幼儿玩桌面玩具。
2、接待家长,与家长交谈幼儿在园情况。